6月10日,由西安市安委办、市减灾办主办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科普宣讲大赛圆满落幕。西安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赛的原创宣讲节目《预警奏响生命序曲 担当铸就安全防线》,从近20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该节目以2023年2月23日西安市白杨树组崩塌灾害的成功预报为原型,生动再现了地灾防治人员与时间赛跑、科技赋能防灾的惊险场景,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灾理念。
以赛促学,用“地灾实践”厚植安全根基
此次获奖,既是对西安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科普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西安地灾防治工作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市资源规划局深入践行“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以“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为核心,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作为2025年汛期地灾防治的“前哨站”, 西安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上半年已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一、压实责任,织密全域防控网络
严格落实“市—区县—镇街—村组”四级责任体系,更新全市310处隐患点、569个风险区的责任人信息,所有隐患点和风险区“两卡一预案一牌”全部到位,列明监测人和责任人等人员职责。提前编制《西安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职责,确保全链条闭环管理落实到位,夯实地灾安全底线。
二、科技筑基,构建智慧监测体系
全市294处监测点、1329台设备全天候运行,设备在线率达90%以上。InSAR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广泛应用。及时与气象局会商,发送提醒信息和信息,上半年累计发送预警信息2.6万余条,为精准避险提供科技支撑。
三、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组织开展市级泥石流应急演练、省级技术支撑比武及镇街级避险转移演练912场。通过“线上+线下”宣传811场,覆盖学校、社区、政府等场景,全民防灾意识显著增强。
四、隐患清零,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调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印发《关于印发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督导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完成310处隐患点、569处地质灾害风险区动态复核。针对切坡建房、沟道隐患等开展专项调查,完成沟道调查466条,建立切坡建房台账5108处,为长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五、严阵以待,夯实汛期应急准备
4月底更新印发了《西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和应急响应手册》,组织开展全系统值班人员业务培训会,明确应急值守重要事项和信息报送相关要求。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备足应急物资装备。联合气象部门建立“123”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1小时内直达基层。全市驻守技术队伍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初心如磐,以“时时放心不下”守护万家灯火
舞台上的故事,是地灾防治一线的日常;获奖的背后,是千万次巡查、监测与坚守的沉淀。未来,市资源规划局将继续以“预警”为号角、以“担当”为底色,用更精准的监测、更生动的科普、更扎实的行动,筑牢西安地灾防治的“安全长城”。
(地勘处、地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