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97号建议的复函

赵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健康服务设施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世纪工业建筑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工业化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其保护和再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些城市和地区纷纷将工业历史建筑及附属物列入文物普查的重要内容,相关的遗产调查和学术研究也相继开始。

西安作为文明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古代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承载过去一百年社会发展信息的“20世纪遗产”也逐渐被呈现和认知,需要人们以对待古代遗产的态度去保护和重视。

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安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近代工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机械、纺织、电工等产业类型。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一批重要的现代工业落户西安,使之发展成为中国西北部的一座重要工业城市。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17个全国“156”重点工业项目在西安建设完成。这些工业厂区大多由前苏联或前德意志民主共国和设计援建,建筑质量良好且具有时代特色,他们共同见证了西安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作为城市的重要记忆点,西安工业文化遗存有着与古代文明同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对其开展保护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对于那些有价值的车间厂房、仓库、办公楼等,倘若不及时地给予保护重视,会在城市建设中快速消失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近些年对于西安市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

从2010年伊始,我局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并邀请西安多家高等院校的文物遗产保护专家、建筑专家作为研究主要人员,以对我市幸福路地区工业片区的规划研究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对我市工业遗产相关内容的系统性研究。截至目前,已完成《西安市幸福路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西安工业遗产现状调研报告》(2017)、《西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初稿)》(2018)以及与之相关的数个专题研究,通过对西安工业发展历程的梳理,首先对中心城区工业遗产展开研究,建立保护等级,初定西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并以幸福路地区、纺织城地区、土门地区为例,从规划层面提出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与管控。目前我市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正在不断推进,采用“分区域、分年度”的工作思路,按照西安市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进行区划,并计划2019~2021三年时间完成西安市域范围内所有厂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近期将制定《西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西安市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西安市工业遗产支撑政策》等一系列促进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政策和规范,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积极开展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和推荐工作。

您本次提案中提到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工厂以及户县热电厂均属于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根据评估标准中对建设年代、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各方面的评价梳理,并依据厂区遗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利用性以及稀缺性、濒危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均满足工业遗产的衡量标准,已列入《西安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未来将会根据厂区的实际建设和使用情况,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在尽可能保留工业类建筑、构筑物、环境特征和其所具有的历史信息的前提下,通过新思路和空间元素的注入,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功能。针对工业遗产建筑,采取功能转换、空间重组、建筑形体改扩建、流线组织设计、新旧立面融合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有价值的建筑遗存本身,同时有效利用厂区内原有构筑物,对厂区现有路网和绿化机理进行提取和改造提升,形成具有全新功能和意义的城市工业文化景观。最终通过工业原址使用、城市功能修补、生态环境修复等设计手法,达到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终目的。

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载体,发展的见证,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时代精神、地域特色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而我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相关工作尚属起步,保护好历史建筑遗存及城市肌理,保护好城市空间特色,保持多元文化特色,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是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及长远的课题。未来西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还有许多需要完成的工作,我们非常需要像您一样,关心西安、热爱西安的人关注和建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相关工作会日趋完善,让我们一同期待西安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西安城市规划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也将努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为西安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