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规划局2018年工作亮点总结

2018年,我局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大西安国际化建设“一条主线”,积极推进城市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认真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三个纲”,凝心聚力补短板、追赶超越谋提升、创新发展促转型,着力提升规划的引领能力、管控能力、统筹能力、执行能力“四个能力”,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优化大西安发展格局

一是完善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发展战略,组织编制渭北工业大走廊规划、南部科创大走廊规划、渭河生态控制线规划、三轴线规划,构筑“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发展格局;突出底线思维,初步划定城市生态管控边界;以战略规划为指导,优化调整全市工业园区布局,形成高效集约的生产空间;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及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研究,优化大西安“三生”空间的规划布局;落实发展规划项目用地,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民生项目的用地需求。

二是开展大西安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五区两县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增强城镇承接产业、聚集人口的能力,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镇体系。

三是积极推进“两规合一”。开展以城规与土规建设用地精准衔接为基础的“两规合一”,完成了两规用地标准整合和图斑精准衔接,将城乡空间发展的政策、项目和指标等落实在空间上。

二、强化城市功能研究,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深化完善约束性体系规划。围绕建设幸福和谐西安,破解民生“九难”,将足球场和体育场、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场地等专项规划纳入约束性体系规划,完成了各级医疗设施及教育设施等共计27个约束性体系规划,开展了《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选址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刚性管控。

二是深化完善市政专项规划。完成《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修编》《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西安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完成了7条道路的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的方案审查工作,新批管廊长度13018米;完成西安市天然气“新气源”项目管线方案审批及 54个变电站项目选址。

三是深化完善大西安交通体系。完成《大西安城市快速路体系规划》《大西安北部区域(泾渭新城)交通提升规划》《西安市停车配建标准修订》;开展《大西安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大西安云轨线网规划》《大西安骨架路网体系研究》《大西安旅游交通发展规划》《西安市人行过街设施体系规划》《公共交通融合规划》《新西安南站规划》《西安市轨道交通控制线规划》《西安市地铁第三轮建设规划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调整规划》《西安市地铁第三轮建设规划轨道交通沿线专项储备用地规划》。积极推进交通规划一张图,(高铁、国铁、城际、城市轨道)轨道交通一张图及(高速、国道、省道、市政道路)道路网一张图,城市控制线一张图,开展城市控制线一张图平台试运营工作。

四是加强乡村规划研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西安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西安市村镇规划编制(2018~2020年)工作实施方案》《西安市规划局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积极指导涉农区县村镇规划编制,完成了临潼区、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9个贫困村示范规划,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6个美丽乡村整治提升规划。

三、强化生态保护研究,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建设

一是深化完善生态体系规划。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美丽西安样板,编制《大西安生态绿色空间体系规划》《大西安外环生态旅游带总体规划》《西安城市通风廊道控制规划》《蓝线体系规划》《绿道体系规划》,积极推进八水绿道、古城绿道、十廊绿道、秦岭绿道规划建设。

二是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圆满完成秦岭违建别墅专项整治任务,完成项目控规编制情况和行政审批情况梳理、秦岭北麓坡底线至环山路以北1公里区域即时影像资料实测、400余平方公里影像图制作,建立秦岭北麓违建专项整治信息平台,实现移动端在线实时查询,配合国土部门完成秦岭北麓违建回收土地划定工作。

三是着力建立秦岭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秦岭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秦岭绿道编制、秦岭北麓范围镇(街)总体规划编制及数字秦岭建设工作。

四、强化城市形象提升,推进品质西安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中优战略。颁布实施《西安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疏解中心城区过密的建筑和人口,推进中心城区城市修补和城市更新。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城区有机更新,开展《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七贤庄、北院门、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西安市中心城区紫线划定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第二批保护名录》,开展《七贤庄、北院门、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小雁塔历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城市留存特有的地域环境、街区风貌、建筑风格等基因,实现从历史保护到文化认同。完善了《西安明清古城(老城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半坡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详细规划》《大唐东市规划策划》,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出谋划策。

二是系统推进“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完成《西安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山水生态片区、历史风貌片区、现代风貌片区、重要公共空间、城市交通廊道沿线等重要节点、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开展了《大西安东部片区概念规划》《西安奥体中心、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核心区规划》《长安国际大学城综合提升规划》《西安幸福城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西安市莲湖区金光门桥周边更新改造城市设计》《西安市未央区文景山周边地块城市设计》等。

三是强化城市景观风貌提升。编制《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建筑第五立面引导》《朱宏路景观提升方案》《西安市街道设计导则》。对建筑外立面色彩开展专项普查,对东西、南北中轴线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提升,对沿街环境、建筑材料、立面划分、门窗洞口、墙面肌理、门头牌匾等要素进行提升改造,营造舒适宜人的街道界面。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审查程序管控,将建筑色彩、建筑第五立面、建筑风貌等涉及城市空间风貌的要素,纳入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环节,完善专家审查机制。

五、强化规划服务提升,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全年坚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精简中介服务事项,压缩规划条件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在全局强化服务意识建设,自觉践行“店小二”精神,争当五星级服务员,主动上门为区县服务、为企业服务,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